当前位置: 首页 > 一中新闻
市一中法院召开2023年专家咨询委员会交流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3-05-04 17:38:01 打印 字号: | |

为进一步深化法院与法学院校的交流合作,促进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研究的良性互动,实现院校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市一中法院于4月27日召开了2023年专家咨询委员会交流座谈会。市一中法院在家院领导、二级巡视员、二级高级法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分管调研工作的中干副职、研究室工作人员,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所高校的受聘学者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由市一中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国庆主持,共有四项议程,依次为市一中法院与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履行签约仪式,卢君院长为与会受聘专家颁发聘书,与会专家围绕“做实院校合作”进行主题发言,卢君院长作总结讲话。

签约仪式

市一中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卢君与西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房香荣、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黄文分别签署《院校合作共建协议》。

颁发聘书

本次共聘请27位专家作为市一中法院新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其中增聘4位专家,进一步充实、优化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力量。卢君院长向梅传强等13位到会专家颁发了聘书。


主题发言

与会专家围绕“做实院校合作”进行了主题发言。

西南政法大学徐银波教授

徐银波教授从老年人权益司法保护的视角,建议从三个方面打造院校合作成果。一是对标“最高法院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着力提炼关于涉老年人监护、赡养、诈骗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二是探索适老化诉讼改造,推进老年人法庭建设,并针对老年人维权困点,在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优化适老诉讼服务;三是强化能动司法,借鉴“枫桥经验”,通过开展诉前协调、进社区普法等举措,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

西南政法大学侯国跃教授

侯国跃教授表示,院校可继续在最高法院调研课题、案例论文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司法调研成果产出。其次,建议大力开展庭审进校园活动,推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融合发展。再次,院校间还可联合推进《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和《民法典》宣讲团建设,共同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最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司法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建议院校加强在合同法律风险管控方面的合作研究,助力诉源治理工作。

西南政法大学徐洁教授

徐洁教授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建议:一是从有利于审判实践的角度,要实现前沿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的有效对接,助力法官更新法学知识,提高审判专业化能力;二是从有利于法学教育的角度,要实现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的有机结合,让鲜活的案例走进校园课堂,提升学生对司法实务的关注与了解程度;三是从有利于个人思考的角度,个人将更多地接触司法实践案例,并将之作为研究对象,做好产、学、研结合,不断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西南政法大学石经海教授

石经海教授表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实院校合作:一是进一步推动法治人才协作培养,在实践教学、论文指导的基础上,共同推进高端法治人才试点培训班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继续做好专家咨询工作,在新的法学发展形势下,融入新的发展理念,严格把关案件咨询质量;三是进一步做好院校课题合作,深入开展与业务庭的课题研究工作;四是加强论坛会议合作,围绕新时代证券期货犯罪审判基地建设共建交流平台;五是加强研究成果的司法实践转化,加快推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试点进程,及时反哺审判实践;六是继续做好学术讨论会征文指导工作,助力市一中法院精品调研工程建设。

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黄文教授

黄文教授介绍了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基本情况,表示希望在此次建立院校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持续推动院校合作走深走实。希望进一步拓展院校合作的形式与内容,加强司法实践与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通过定期开展庭审进校园活动,将司法实践的生动案例带到课堂,运用案例教学指导学生等方式,实现司法实践与法学研究教育的互促发展。

西南政法大学梅传强教授

梅传强教授认为,可在毒品犯罪量刑、证券期货犯罪治理等方面加强课题合作研究,共同申报最高法院、中国法学会和司法部等课题,力争产出更多调研成果。同时深化实践合作,通过邀请市一中法院资深法官参与研究生论坛评阅和论文答辩指导,推进协同育人。再者是积极参与全国优秀案例分析和学术讨论会征文指导工作,进一步提升调研实效。

重庆大学法学院秦鹏教授

秦鹏教授表示,市一中法院近年来在环境资源审判方面成效显著,打造的嘉陵江流域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协作机制已转化为学校法学教育的实践事例。期望依托院校合作平台,聚焦环境资源审判领域疑难复杂问题,继续深化院校合作,为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提供切实智力支持。

重庆大学法学院张舫教授

张舫教授表示,过去重庆大学法学院与市一中法院在学术研讨、案件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交流频繁、收益颇多;结合自身商法研究特长,希望以公司法修订为良好契机,进一步深化在论坛讲座、成果培育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并坚持需求导向,尽力做好专家咨询委员的工作。

西南政法大学谭启平教授

谭启平教授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做优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通过院校的良性互动,为构建高水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力量;二是做强主业,用好院校合作平台,提升司法审判实务工作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做厚基础,高质量审判依托于高素质法官,通过加强院校联动,进一步提升法官专业化素养与司法能力水平;四是做新特色,立足过去院校合作的良好基础,集中力量持续打造合作亮点,擦亮院校合作的重庆品牌。

西南政法大学王学辉教授

王学辉教授表示,担任第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至今已有十余年,感谢市一中法院多年来的信任与支持。过去在共同努力推动下实现了一些院校合作成果的产出,近期与行政庭达成了合作意向,期待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今后仍将以个人名义认真参与院校合作项目,持续推进院校合作走深走实。

西南政法大学孙鹏教授

孙鹏教授从法学研究、司法审判、法学教育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联合申报课题存在院校参与程度不均衡的问题,建议法院进一步提高参与度;二是对专家参与个案咨询及案例打造的,建议法院加强对后续情况的反馈,同时将个案研讨延伸到类案研究,扩大院校合作成效;三是院校协同育人是培育法治人才的重要路径,建议法院加大对法学教育的参与力度,促进与司法实务的互融互动。

西南政法大学邓宏光教授

邓宏光教授针对我院知识产权品牌的打造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通过研究先行、整合力量、搭建平台、转化成果、加大宣传等举措,打造知名知产案件范本;二是组织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使重庆审判经验走出去,并以重知讲坛为基础,打造知名知产学术论坛;三是优化法律人才培养合作,通过凝聚共识、定点培养、资源共享,打造知名知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四是优化知产审判生态圈,根据知产案件审判特点采取特殊考核模式,同时发挥重庆知产法庭在调研、宣传方面的作用,打造知名形象品牌。

西南政法大学凃咏松副教授

凃咏松副教授针对目前院校合作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院校合作成果认定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应加强双方成果互认,提升学者与法官互相参与院校调研项目的积极性;二是当前高校智库与司法实践脱节严重,宜通过合理化建议推进法学研究与审判实践的紧密融合;三是高校研究成果转化落地的程度不够,应发挥院校合作平台优势,加强研究成果与司法制度、审判实践的转化工作;四是院校合作的跟踪反馈机制尚不健全,应加强合作项目的规划设计,实现全方面持续性跟进。


卢君院长总结讲话

卢君院长强调,过去一年聚焦“法院高质量发展”课题,专家们凝聚共识、发挥专长、建言献智,共解改革之问、共写公正之题、共谱共赢之篇,助推院校合作取得优异成绩,结出丰硕果实,向各位专家表达由衷地感谢。

聚焦推动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与应用法学研究融合,实现院校合作新发展,卢君院长提出期许:

法治实践导向更鲜明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认真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实践突出问题,着力攻坚制约法院高质量发展、制约法院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难题,为实现公正与效率统一提供智力支持。

开放型平台更广阔

重点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与重庆密切相关的国家战略,寻找合作着力点、发力点。加强司法大数据研究应用,深入开展“数助决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法院管理、高校发展提供参考。

亮点打造更主动

融入我院《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工作要点》谋划亮点,重点围绕环境资源审判出特色、知识产权审判上台阶、国家赔偿案件集中管辖出品牌、证券期货犯罪审判基地有作为、党建文化品牌亮起来等工作打造合作精品。

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更健全

依托西政高端法治人才试点培养班等平台,推动人才培养深度衔接,积极探索优秀法官、领军人才担任实务导师,加大实践教学研究资源供给,努力培养更多复合型法治人才。



 
责任编辑:一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