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再见,十八梯
作者:欧阳颖  发布时间:2017-07-04 10:15:08 打印 字号: | |
  近日,有朋自江浙来渝,除了带她品尝山城美食,还带她去了磁器口、洪崖洞、长江索道领略重庆文化感受我们的地域特色。可朋友似乎意犹未尽,思来想去决定带她和我们一起寻找重庆人最柔然的回忆——老山城。在主城,老山城的痕迹估计只存在在渝中区人民法院旁的山城步道和对面的十八梯了。因前段时间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大火,拍摄地就在十八梯,我们毅然选择了十八梯。

  十八梯离解放碑闹市很近,沿着长长的阶梯爬上去对面即是繁华的日月光广场,再往前走就是解放碑。十八梯往下走,就到了另一个天地,那是老山城的味道,浓浓的,挥之不去的情绪。陡峭的阶梯式十八梯的一大特色,当年就是用这段长下坡共十八段依山而建的梯坎命门的。朋友来之前我们忘记告诉她重庆的地形特征,导致她穿着高跟鞋全程微微颤颤的走到坡底,估计这会成为她来重庆的一段难忘的经历。而我自小在大足龙岗山下长大,又爬过四年西政的绝望坡,川外的彩云梯,还挑战过重庆邮电大学的夺命天梯,这样的阶梯还算轻松加愉快。

  据悉,十八梯原本连着重庆的朝天门码头,当时还只是一段相连上下城的道路,那些下力的贩夫走卒们累了想歇歇脚,困了想有个睡觉的窝,于是就顺着这陡峭的山势搭建了房子。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理,这里的人多了,房子多了,就形成十八梯老街,成了他们的天堂。

  经过两百多年的变迁,十八梯的市井气息依然。这里能看到各个年代的老房子,虽然都面临着拆迁。一间间的火锅店、杂货铺、理发店、裁缝铺、算命的小摊,门口的墙上顶着一个大大的“拆”字,里面的人却慢条斯理的做着生意。老人们静静的坐在敞开的屋内,凝望着街上的匆匆过往。路边的棚子下,一群群的人们正在闲散着、忙绿着。打麻将的、擦皮鞋的、掏耳朵的、喝茶的、摆龙门阵的,这些都是重庆人市井里的生活。本想和朋友们一起模仿电影剧照,照几张同款照片,无奈施工队刺耳的敲打声和漫天的灰尘让我们就此作罢。

  十八梯只是老山城旧时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这条依然鲜活的老街上,我能够想起儿时的一些故事。小时候外婆家的老街就是这个样子,狭窄的街上热热闹闹的,搓麻将的大人全神贯注,放学路上的孩子生动活泼,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充满诱惑,这些共同组成了最温暖的回忆。这里的人们还是那么热情爽朗,对我的每一个好奇都予以回应。我不过随口一句“杨洋的杂货铺在哪里哦”,一位老婆婆立马回应“那,就在这里,那个绿色的门就是”。我继续追问“那他吃面的地方呢”“走嘛,我带你们去嘛”。朋友惊叹,老人家也要追星也要看电影啊。老婆婆说“多拍几张照片吧,这里马上要拆完了”。

我想这里的老人们其实不想搬走的,这里承载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亲友、他们的眷恋。搬走后也许房子条件好了,住得更宽敞了,但,也就没有了回忆。人生若只初相见,当经过热情似火的青春、亲密旖旎的爱情,意气风发的工作,当我们变得白发苍苍,能够陪伴我们的应该就是那一段段留在记忆深处鲜活如初的回忆吧。

  有人说,一次告别天上就会有颗星又熄灭。那天我们和快消失的十八梯告别,也和记忆中的老山城告别。愿老山城的味道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阳光,如夜空中最耀眼的星永远闪耀心间。我们怀念过去,也不惧改变,只愿再回首,温情依旧。
来源:潼南法院
责任编辑:一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