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如何坚持问题导向
作者:王新亮  发布时间:2015-09-10 08:50:48 打印 字号: | |
  坚持问题导向,应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这是其前提;应勇于直面问题,认真研究问题,这是其过程;应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这是其目的。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中心组举行第二次“三严三实”专题学习研讨会,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强调,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律己不严的突出表现;要切实以正反两方面典型为镜,深入进行自省自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坚守底线。

  坚持问题导向,应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这是其前提。只有把准了脉,才能对症下药。这就需要增强问题意识,将问题意识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和信访工作的全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从自身工作做起,善于立足本职工作去找问题,提出影响当事人诉讼权利实现的最现实问题,提出阻碍律师权益保障实现的最迫切问题,提出涉及群众利益的最直接问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身下心下,深入第一线去找问题。要深入街道社区、村委院落调查研究,要走进企业、校园听取民意,通过接地气的方式去抓事关司法改革的全局问题,去发现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难题,并从中举一反三,提出前瞻性的苗头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还应勇于直面问题,认真研究问题,这是其过程。司法改革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而又解决问题的过程,改革也就意味着破旧立新,就必然触及利益。随着改革的推进,立案登记制、司法责任制、法官员额制均在“试水”之中。对于新情况下的新问题,一方面贵在有担当。面对当前人民法院存在的现实问题,法院干警要不回避,不逃避,要敢于担当,要勇于直面,“主动去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通过一个个案件的审理给予弱者力量,通过司法公开的阳光驱散司法雾霾;另一方面需要及时潜心研究,积极寻求对策,进而使改革措施精确发力,使改革实效精准落地。面对问题,要将更多精力放至调查研究上,调研工作要实,多到审判执行的第一线去摸实情,常去群众喜闻乐见的场所去听意见,使调研内容真正接地气;同时,调研工作要严,广泛性要强,要具有代表性,问题解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切实听取法官、律师、当事人和群众的各方意见,使调研有深度、有实效。

  坚持问题导向,更应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这是其目的。问题发现了,原因调研了,解决问题就成了头等大事。很多时候,问题常靠“一阵风”式的运动解决,制度性的常态化机制难以建立,所以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的问题才会时有发生。对此,落实问题的解决,既要强化“司法最先一公里”,也要管好“司法最后一公里”。“司法最先一公里”,就要在加强司法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健全与完善相关的司法制度体系,使各项改革能在制度规范下有序推进,不出轨;“司法最后一公里”,就是要使制度落地,要打持久战,经常抓,长期抓,使制度形成常态化机制;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维护制度的权威,纠正有令而不行、有禁却不止的违法违纪行为,真正筑起高压线、划出隔离带。
来源:北碚法院
责任编辑:一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