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地区,山峦叠翠,树多林密,百草丰茂,野生菌星星点点,遍布林中。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匮乏,野生菌就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菌子一年长两茬,俗称麦庄菌和谷庄菌,在小麦和稻谷收获时节去捡拾。大人们忙农活,我们小孩也不闲着,帮着打下手,挑水、砍柴、打猪草、捡菌子。
我的家乡属于丘陵地区,捡菌的地方主要是两片森林,叫大山林和小山林。一夜新雨过后,潮湿的山林里,多年的落叶和树根腐烂以后,上面便有野生菌疯狂的生长。菌子的种类很多,长在松树脚下的叫松木菌,长在柏树根旁的叫柏木菌,长在青檀树下的叫青檀菌,还有木耳菌、红菇菌、乔巴菌、伞把菇,甚至还有牛粪菌等等。野生菌的颜色也是五彩缤纷,有红有白,有紫有黄,艳丽迷人。但那些颜色特别妖艳的菌子大多有毒,捡拾之时一定要仔细分辨。正所谓越是诱惑迷人的东西,越是伪装得巧妙。
捡菌之乐不仅在于吃,更在于探索寻觅发现。山林之中,空气清新,鸟音清脆,山路崎岖,绿草掩映,景色宜人。星星点点的野生菌极具灵性,山顶上,沟坎下,岩石旁,草丛中,东躲西藏,扑朔迷离。捡拾菌子,除了耐心和细致外,有时也得靠缘分。进山林之前,先要想好路线,做到胸有成竹,然后仔细寻觅。树木繁茂、杂草丛生之处,更要仔细搜寻,不要怕树枝杂草扎手,踏破铁鞋无觅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捡菌子是我们儿时最快乐的活动。雨过天晴,天刚蒙蒙亮,小伙伴们便三五成群,扯着嗓子吆喝“捡菌喽”,争先恐后往大小山林奔跑,都想抢在前面把菌子捡走,可往往到山脚就已经听到小伙伴找到菌子发出兴奋的尖叫声了。其实山林那么大,菌子根本捡不完。但只要自己的篮子没装满,看到别的小伙伴捡到哪怕只有手指头那么大的一朵菌子都会心急火燎的。菌子是有菌窝的,你在一个地方发现一朵菌,在周围仔细找找,肯定还会有收获。有经验的人每找到一个菌窝都会用心把位置记下来,以后就可以常到那里捡了。还有的人觉得某个菌窝里的菌子还小,就会先养着,让它长大一点再去捡。如果看到一个地方有几朵小菌被树枝遮的严严实实,十有八九是“名菌有主”了,纯朴善良的小伙伴们是不会去动的。
野生菌捡回家,烧、炒、煮,怎么做都好吃,如能加上葱花、香菜,味道会更加鲜美。记忆最深的是伞把菇煮面条,菌香浓浓,滑嫩可口,菌子吃进肚里,那浓滑的醇香还留在唇齿间,让人久久回味。杨万里的诗“色如鹅掌味如蜜,滑如莼丝无点涩。伞不如笠钉胜笠,香留齿牙麝莫及”形容的就是这种感觉。
山林捡菌,有喜有忧,有苦有乐。在从从容容寻寻觅觅中,亲近了自然,发现了新奇,丰富了童年的生活,捡拾了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