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娃娃的事就是我的事
作者:魏杰 徐晓琴 彭克斌  发布时间:2014-12-08 09:52:27 打印 字号: | |
  早上8点,匆匆吃过早饭的肖明准时从家里出发,今天,他要去回访一位当事人。家住重庆南坪的小帅今年15岁,因抢劫罪被判了缓刑,正在接受社区矫正。前几天,小帅的母亲联系到了肖明法官。

  “我家这娃娃,脾气太古怪了。我和他爸爸的话从来就没听过,还老对我们凶。”小帅的妈妈说,“现在只有肖法官您管得住他了。”

  “娃娃毕竟是娃娃嘛,怎能不犯错呀。这些孩子在服刑过程中来自于家庭的、社会的问题都很多,我审理过他们的案件,对他们都很了解。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他们,要把他们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16年来,肖明坚持对从自己审判庭走出去的每一位未成年犯进行回访,受他帮教过的孩子不计其数。

  “除了我们主动回访,家长或者本人只要跟我联系,我都会按时赴约。”肖明说。

  16岁的小王,因故意伤害罪,被判缓刑,年幼时母亲去世,与耳聋的父亲相依为命,姐姐在城里打工。为方便照顾,姐姐让小王来到主城一家电子厂上班,已经工作了一个多月。这时执行地潼南县矫正机关通知让小王每周参加教育学习、接受考勤,且本人不能离开潼南县。

  第一份工作如果突然离职,意味着工资可能拿不到。如果回潼南执行矫正,便得不到姐姐的监护和照顾。

  正在进行回访帮教的肖明得知后,立即联系了小王的工作单位,确保对小王相关情况保密的基础上,帮助小王协调办理了离职证明及工资结算事宜。另一方面,肖明与当地矫正机关联系,商请当地司法局在小王符合法律相关规定的条件下,及时办理矫正机关变更的相关手续。

  给孩子们联系学校、联系工作、帮助变更矫正地、做思想教育等等这样的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样样都是实事,能够真正帮助涉罪未成年人走上正路。

  在肖明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面用两种文字书写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遇到的最棘手的一件案子之一。”肖明看着锦旗,对案件记忆犹新。

  “当时一名少数民族同胞在重庆被杀害了,涉事的是几名未成年人,由我们未成年会议庭进行审理。这名少数民族同胞是家中独子,亲属们情绪都很激动,大概来了七八十人,一定要进行旁听。然而法律规定未成年被告人案件的审理是不公开的。”

  最终,肖明在审理过程中通过多方协调,采取多种措施,并在该少数民族同胞所在地政法委的协助下化解了家属的对抗情绪,不仅使案件得到了公正的判决,还让受害人家属得到了相应的赔偿。

  “这种带有少数民族文字的锦旗,在重庆做不了。受害人家属专程前往成都做了这样一个锦旗送过来。”肖明欣慰地笑道。
责任编辑:一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