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统计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坚守内心的真实
作者:徐晓琴  发布时间:2014-01-07 14:34:48 打印 字号: | |
  看罢柴静的《看见》,心里此起彼伏。这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是对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留下的私人注脚。

  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这一件件宏大事件中,《看见》为我们记录下其中的动人细节。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作者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通过作者的眼睛,我们看到新闻中给人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这些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这些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是我们的生活,也是真实的生活。

  “什么是真实?真实是很丰富的,需要有强大的能力才能看到,光从恶中看到真实是很单一的,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

  “虐猫”事件一章给我感触很深。拍摄视频的人说:“其实对动物不好的人不一定对人不好,对动物好的人也不一定对人好。”大多数人不以为然,看过视频的愤怒的人更会觉得这话是在为自己开脱、狡辩。但这确确实实是他的真实想法,他曾经也养过动物,他也是一个孩子的爸爸,一个母亲的儿子,因为市场存在,因为需求存在,因为种种原因才导致了“虐猫”事件的最终出现。

  确实,如果规则只是道德的话,人的道德底线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如此多的不一样才构成了这个真实的世界。人毕竟不是机器,可以调成统一模式。
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一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