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法官职业的神圣与艰难——读《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有感
作者:贾科  发布时间:2013-05-29 16:19:29 打印 字号: | |
  在一次座谈会上认识何帆,当时只知道他是最高法院司改办的法官,对他的专业、低调、谦逊有一定的印象,但并不觉有更多特别之处。之后不久,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何帆对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布雷耶的专访,因其在专访中谈到的一些有关美国司法制度的话题曾在交谈中提及,故而怀疑此何帆即为所认识的的何帆,后来证实确为同一人。此时方才觉得,他的低调、谦虚是如此的不寻常。因为这位最高法院的普通法官,还有着很不普通的一面。作为一名在职法官,何帆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有关美国司法制度的若干译著,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其策划、主编了“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其译作曾进入畅销书排行榜前十,这在与法律相关的著述中是极为罕见的。

  带着对译作者何帆因一面之缘形成的良好印象,以及对美国法官职业生涯的好奇,我认真阅读了《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一书。

  法官的人性

  当布莱克门85岁高龄从最高法院退休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我们这些读法律的人,常常迷失在各种抽象的概念里,那些惯例、程序、法律术语,会把法律人与那些寻求正义的人们分隔开。但是,布莱克门大法官一直坚定、果断地与本国人民站在一起,始终关注人民的利益,他充满人性的观点不仅体现在最高法院的多数意见中,在异议意见中也比比皆是。大法官不仅是他的头衔,也是指引他行动的光芒。”这段话不仅是对布莱克门法官职业的准确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一个观点:人文涵养的价值,构成了正义的核心元素,可以说,正义和人性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列席审委会的过程中,透过大量重大、疑难案件的讨论,无疑让我学到了很多法学理论和实务技能,但是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却是一些体现了人性关怀的普通案件。有一起农民诉高速公路公司的案件,原告要求被告对在修建高速公路过程中因爆破造成的原告房屋破损赔偿损失,审委会通过运用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最终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在阐述理由时,委员们不仅依据了相关法律规定,而且言语之间倾注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在案件处理上将法理和情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我们看到了法官的良心,体会到了司法的温情。诚如季卫东教授所言“没有人文精神作为根基,应用型专业知识和技巧就是无本之木,不可能真正开花结果。” 布莱克门大法官也在用他的行动诠释着这样的道理。他格外注重弱者权益,时常在判决意见中流露个人情感。他在著名的虐童案——“德谢尼诉温尼贝格郡社会服务局案”中出于对受害儿童悲惨遭遇的痛心疾首而写下的一句“可怜的约书亚!”,成为传颂至今的经典判词。布莱克门大法官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有效应对法官职业,不仅需要法律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有穿透力的思考、感受和理解社会,智慧地洞悉幽暗的人性,在用法学的眼光审视案件的同时,伦理和道义也必不可少。

  法官的理性

  布莱克门因为主笔了“罗伊诉韦德案”的判决书而声名大噪,同时也招致了各种非议,耐人寻味的是,布莱克门在撰写该判词之时,并未意欲将自己树立为“女权卫士”形象而刻意为之,他并非完全不承载任何政治意义,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主要是遵循了其对案件的法律判断。正如尼克松总统在提名布莱克门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时所告诉他的一样:“法官,你是独立的。”

  由此我联想到作家莫言讲过的一个故事:“歌德和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突然,对面来了国王和大批贵族。贝多芬昂首挺胸,从贵族中挺身而过。歌德退到路边,必恭必敬地脱帽行礼。年轻的时候认为贝多芬了不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意识到,像贝多芬那样做也许并不困难,但像歌德那样反而需要巨大的勇气。”在我看来,如果国王代表着法律也就是规则,学者和律师可以做贝多芬,但法官只能做歌德。因为法官必须捍卫法律,如果法官通过破坏法律赢得了一时的喝彩,那是法治的悲哀,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人人自危。

  其实,从书中可以看出,布莱克门大法官也曾受到对案件的立场问题的困扰,“但他从不随波逐流,总能够脚踏实地,把握机遇,找准位置,既发出独立之声,又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这样的处理态度,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吧!

  除了理性、独立的思考之外,法官还应该是内敛、有涵养而不是张扬或者咄咄逼人的。布莱克门与其他大法官在进行沟通时,表现出来的既坚定不移而又彬彬有礼的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法官的情怀

  《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书中写到,布莱克门从律师转变为法官时经历的内心挣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做法官收入将会减少将近一半。可见,即便是在美国,与律师相比较,法官仍然是低收入人群,也就是说,想挣钱就别当法官,法官职业是留给那些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干的。或许,布莱克门退休时的一番肺腑之言能够解开一些困惑:“从1970年6月9日至今,我在最高法院工作了24个开庭期。这实在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殊荣。如此独特的经历,恐怕只有极少数法律人有幸体验。大法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岗位,就像霍尔姆斯大法官形容的那样,永远处于冲突之中。然而,联邦法官的使命,就是解决争议、发展法律、探寻和决定何谓正义。”这样的使命感,让布莱克门大法官终身无悔。虽然渺小如我,但相信,每一个法律院校的毕业生,无论在法官职业生涯中有着怎样的境遇,内心的法治理想都不会熄灭,支撑我们的力量就是对法律的热爱和对法治的追求。而每一位优秀的大法官,都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为我们增添了坚守的信心。
来源:一中宣
责任编辑:一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