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实务 > 理论探讨
民事诉讼当庭宣判之我见
作者:黄艳  发布时间:2007-04-16 10:06:39 打印 字号: | |
合川区法院  黄艳
    公正与效率是新世纪法院工作的主题,更是司法工作追求的永恒价值。当庭宣判制度对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无疑有重大促进作用。 有学者认为当庭宣判系民事诉讼的最高境界,因法治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其民事案件的当庭裁判率都比较高。
     一、当庭宣判制度的意义
    笔者认为当庭宣判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当庭宣判有利于实现公正。“当庭宣判是看得见的公正”,能更好的防止腐败。从程序而言,它能避免给法官带来与案件无关的干扰,防止当事人及关系人说请甚至行政领导的干预,保证法官断案的独立性;从实体而言,它使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对案件保持连续、清晰的记忆,专注于案件事实,从而有更正确的判断。第二、当庭宣判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减少办案环节,使当事人及时解脱讼累,也提高法官的工作效率。第三,当庭宣判能增加法律的威慑教育作用,对当事人本人及旁听者而言,在连贯的庭审活动后都希望有个结果,现场及时宣判更能刺激其内心感受。第四,可以促进法官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庭审驾驭能力,法官若对专业知识不熟悉就无法做到当庭出结果。第五,有助司法形象和法官形象的树立,避免让当事人在审理和判决的空挡对法官产生不信任的联想,增加了审判透明度。况且,我们选择当庭宣判方式结案不是目的,以当庭宣判的要求来审理案件才是根本。

     二、我国有关当庭宣判制度的现行规定及实践运用
    从我国的现有立法来看,少有对当庭宣判制度的明确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除人民法院认为不宜当庭宣判的外,应当当庭宣判。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印发<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通知》中指出:“人民法院开庭审判的案件,应当逐步提高当庭宣判率。
理论上,当庭宣判制度必应大力推行,各个法院也都比较强调当庭宣判率,而在审判实践中,当庭宣判率是很低的,尤其在基层法院,甚至在某些基层法庭,当庭宣判率为零。另外,在经济发达法治意识较强的地方法院,当庭宣判率又高于落后地方法院。
    绝大多数法官对当庭宣判制度都是理解并认可的,但又深感在实践上不好操作,或者是
宣判容易判后难。

     三、低当庭宣判率的原因
    既然当庭宣判有着不一般的意义,为何当庭宣判率难以提高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我国当前法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法官对法律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更新不够,部分有理论基础的法官实际办案经验又不够,还有部分法官欠缺对案件认真负责的心态,导致在庭审过程中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或者宣判后不能较好做释明工作。第二,当事人诉讼能力较低,不了解诉讼程序,特别是对举证知识的匮乏,比如很多证据都在开庭时才提交,使得整个庭审活动集中在举证质证上,常常使法官即时对某些证据进行确认也有一定困难。第三,我国正创建和谐社会,法官办案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其社会效果,这不可避免使法官会选择择日定期宣判或调解,以回避当庭宣判后易造成的矛盾冲突。第四,操作规则上的困难,我国相关法律对当庭宣判制度规定得较少,没有系统规定适用范围,使法官无规则可循,往往在可做可不做之间,倾向于保守安全的做法。第五,各法院都强调民事案件的调解率,并纷纷制定相应政策及奖惩措施,所以法官通常在庭审后会不遗余力的为当事人做调解工作。笔者认为这也是实践中当庭宣判率低的最重要的原因。诚然,调解工作对民事案件而言更是一味定纷止争的良药,但能当庭宣判的就不能让位于无济的调解。调解也应有度,不能久调不决,调解不成应及时判决。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有很多案子并不适合当庭宣判,如案情本身较复杂的,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证据的,合议庭意见分歧较大的,当事人矛盾较激烈的,草率当庭宣判不仅保证不了公平公正而且会激化社会矛盾。

     四、合法有效的当庭宣判如何实现
     笔者认为,要保证当庭宣判的实现,在以审判实践中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查明事实,辩清是非的基础之上,第一,要有制度保障,首先通过不同层次的调研确定当庭宣判案件的范围,哪些应当庭宣判,哪些不应当庭宣判或哪些可根据法官判断是否当庭宣判。不具备当庭宣判条件的,不可草率当庭宣判,如:⑴离婚案件和其他家庭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争执不大的除外),⑵邻里人身损害或相邻关系、宅基地纠纷,⑶群体性诉讼案件,⑷当事人争议较大,矛盾尖锐的,⑸合议庭意见分歧较大的, ⑹案件事实不够清楚,证据有待查证的。其次,要完善证据制度的建设,让当事人了解并遵循证据规则,确保庭审过程有序高效进行。 比如,开庭审理前应能收集并提交的证据应庭审前提交,开庭时只能提交新证据 ,证据比较多,可进行庭前证据交换,这些都应得到落实。还有法院内部应做出相应的具体规定,比如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庭审后立即合议,对此可随机抽查。
      第二,提高法官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习型知识型的法官,通过各种培训考评加强其庭审操作能力;加强法官办案责任心,如要充分重视庭前准备程序,了解和熟悉当事人双方争议的焦点以及双方所持证据的情况;宣判后要做好必要的解释和疏导工作;有些案件当事人同时到庭要求及时解决纠纷的,审判人员应当立即主持调解或者开庭审理并裁判。
     第三,加强诉讼指导,帮助当事人了解诉讼程序、提高诉讼能力,以发挥当事人在庭审过程中举证、质证的质量,显现法庭辩论与判决结果的紧密联系。









责任编辑:一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