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实务 > 理论探讨
被告承认原告所有诉讼请求后原告仍不愿撤诉及调解结案坚持法院作出判决的现象值得重视
作者:郝绍彬   发布时间:2006-07-06 09:31:00 打印 字号: | |

綦江县法院    郝绍彬

    日前,綦江法院在审理该县赶水镇刘某某诉其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中,被告对原告的所有诉讼请求均予以承认,并自愿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原告既不同意调解结案,也不同意撤诉,坚持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以判决书的形式明确原、被告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该案反映出部分当事人只认法院判决书不认可其他法律处理方式,人为增加法院工作量现象值得加以重视。
    此类当事人法律知识有限,诉讼能力较差,尽管属于个别,但影响到基层审判人员的调解信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果。分析当事人消极对待法院调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让对方多承担诉讼费用,受到经济上惩罚。即对方没有按自己的意志处理该法律争议,通过法院判决让其多承担诉讼费用。因此,即使对方同意了全部诉讼请求,也不愿意主动撤诉,以达到从经济上制裁对方的目的。二是坚持强制立场,不同意调解只接受法院判决。认为调解书没有判决书“硬”,判决更愿意得到执行兑现。接受了法官的调解,意谓着自己作出了让步,而判决书就是法院依据国家强制力作出的决断,表明自己没有作出让步,同时对方会更好地履行其义务,判决会得到较好的执行兑现。三是拿到判决书表明得到国家强制力的支持,才可以更好的“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法院判决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后可以防止再生争议,也是今后在乡邻朋友间说话更有底气的“直接证据”,表明“有理走遍天下都不怕”。因为在法院处理当事人的争议过程中,对方下了“矮桩”自愿接受了诉讼请求,办案法官愈是希望调解或撤诉结案,愈是从内心产生逆反心理,“得理不让人”坚持要法院作出判决。在此情况下,办案法官虽然多方做思想工作,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均无意见,也不会提起上诉或请求再审,但始终无法达成调解意见,仍不得不按照原告的要求依法作出民事判决,显得非常无奈。

 

责任编辑:一中宣